【活動筆記】HPX70-I 遊覽車駕駛研究

學習使用者經驗設計的朋友,對於「使用者研究」一詞應該不陌生。

本次 HPX 70 是邀請張志遠 Eric、林蕙如 Lucia、林承毅、王派桓 Hoper 四位講者,從他們各自的面向分享實務上不同的使用者研究計畫,研究方法,學習歷程種種心得。


那些從駕駛大哥身上學到的事 (遊覽車駕駛研究)
講者/張志遠 Eric Chang

Eric 這次與我們分享的是遊覽車業的駕駛訪談經驗,像這樣的傳統產業研究,一般人可能看似生硬,但 Eric 指出,只有經歷過遊覽駕駛們的駕駛生活,才更能明白裡頭有非常多有趣的狀況和洞察。

例如訪談時,語言的互通非常重要,像遊覽車駕駛這樣的角色,大部分都需要運用台語來溝通,有時甚至還會遇到講客家話的駕駛(從 Eric 分享的神情中,我們能接收到他在這過程中得到的喜悅),無論是洞察男性駕駛的特殊車輛裝飾喜好,亦或司機大哥們使用科技產品的能力,到遊覽車上提供無線網路與 USB 充電孔,以及裝設 Android 電視盒同步在車上播放影片等,司機大哥們還能靈活運用 Google Map 來預先查詢街景,藉以解決路段塞車的問題,這些經驗,想必打破了很多人對於遊覽車司機的刻板印象吧。


而 Eric 也興奮的與我們分享,在這次研究的訪談過程中,其實並沒有特定的訪談場域,訪談幾乎是選在司機先生方便的空檔時間,地點則是看當時就近是不是有涼亭或是休息區等。


另在起薪兩萬出頭的遊覽車業中,由於產業環境艱難,一個遊覽車司機的養成是很不容易的,在考取大客車駕照後,需要經過三年累積經驗,才能參加遊覽車的職前訓練及考試,合格後才能真正上路,之後每三年還需進行一次回訓。而透過剛開始的駕訓經驗訪談,才了解到許多駕駛即使考取了大客車的駕照,也會因為欠缺實際上路的經驗,根本無法真正駕駛遊覽車;而經驗熟稔的老駕駛們,雖然在回訓課程中,因為他們經驗豐富,課程內容對他們收穫不大,而較不專心上課,但實際上路後,他們累積的經驗和專業,卻也給了許多旅客一份安心。

最後 Eric 也和我們談到在每個問題發生後,我們可以透過分析顯性錯誤和潛在錯誤來探究。以遊覽車的車禍為例,一起遊覽車車禍,若駕駛司機在當下的車速是很快的,我們看到的問題多半是「車速過快」這樣的顯性錯誤;但這其中,繼續深究來看,是什麼原因造成司機開快車呢?假設在旅途中是因為有客人拖延了時間,或是導遊沒有控制好時間,造成司機車程時間延遲,而司機之後的行程就不得不趕路,需要開快車來彌補客人延遲的時間,這種間接影響的因素,就能視為行為的潛在錯誤,看事情的問題是需要更加深入了解其中的緣由,才能夠解決根本的問題。

原文同步發布於 HPX 輕鬆聚-活動筆記

同場加映...


0 意見 :

張貼留言

+